关于对汉正街迁址重建、创中国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的建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2-08浏览次数:135

 
九州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宝林
 
具有53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是武汉悠久的商业文化史的见证,是武汉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曾享有“天下第一街”美誉。而如今作为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首的汉正街已滑至到第八位。昨天,汉正街曾经辉煌;但是今天,汉正街已经停滞不前,明天,汉正街又将会怎样……如何重振“天下第一街”,牵动着政府、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这里,我仅以一名湖北企业家的身份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促进汉正街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我的建议是将汉正街迁址重建,以此为突破口,将武汉建成中国最大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我的思考如下:
 
一、汉正街发展态势缓慢及其原因分析
 
早在80年代,汉正街就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流通功能,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近年来,汉正街发展缓慢一度处于低迷,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汉正街地处闹市、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地域窄小、成本高、安全问题严重等问题,深层次的是人们没有从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科学经营模式转变的观念。
如永宁巷通行宽度不到2米,只能走板车、麻木,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汉正街在市中心,交通受到多种管制,货车白天不能进来,汉正街的批量货物运输、装卸一般都是在深夜进行,汉正街物流是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差。
汉正街服装企业多,前店后厂,原料、车间、工人吃住都挤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加上街道通道狭窄,造成了几次火灾,因消防车开不进去贻误时机,酿成烧死人的惨剧。
汉正街路狭巷深,人员拥挤造成的治安问题也非常突出,在汉正街盗、扒、打、砸、抢的发案率居高不下。
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多方因素影响,市场监管难度大,汉正街商品质量很难保障,汉正街被戏称为“正宗的水货市场”,严重的影响着汉正街的品牌和声誉。
汉正街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必将会导致汉正街被边缘化。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汉正街迁址,
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商品物流集散地。
                                 
(一)湖北武汉具备建中国最大商品集散地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1、武汉具备建最大商品集散地的地理优势。
湖北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中部特大中心城市,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城市辖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是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承东接西、南北荟萃、九省通衢,是水、陆、空交通的枢纽,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占据着广纳天下的地利优势。辐射吞吐能力强,1000公里的范围内囊括: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台北等大都市,同时是深港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重庆金融中心,中国三大经济地理中心的核心,沿海、沿江、沿京广等三条国家一级经济发展带,两条交会于武汉。武汉是全国四个枢纽之一,网络能源优厚,拥有铁、水、公、空立体互动交通网络,拥有世界大的淡水资源,紧邻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能源成本是上海的1/3;交通成本是上海的1/4;工业成本是北京的1/8。
2、发展商贸流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古往今来武汉就是商业重镇。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武汉“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武汉有全国闻名的武商、中百、中商、汉正街等商贸品牌,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流通方面,历史上有‘货到汉口活’的说法,说明了武汉的商业积淀。武汉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将流通业列为中部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首,为湖北省大力发展流通产业营造了绝佳的整体环境。
 
(二)以中部崛起为发展契机,目前是武汉建中国最大商品集散地的大好机遇。
1、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武汉争取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为武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武汉以商贸流通业带动工业的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实现。
以航空、长江水运、公路、铁路为标志,立体化、枢纽型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业的发达,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些有利条件为湖北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以商贸流通业带动工业,推动湖北经济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物流业总部经济,将湖北武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物流港,充分利用商业的优势带动工业的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整体大发展。
3、发达国家也有在中部建商品集散地的模式。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不少在国家或地区的中部建设商品集散地的成功例子,如:芝加哥在美国的中部,地理位置也与武汉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极为相似,芝加哥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物流交通枢纽,美国的商品、货物三分之二都要从芝加哥通过。根椐国外经验看,在中部建商品集散地,有利于加速实现商品流通的现代化,节约流通费用,提高商品运输效率,提高仓库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流通过程的劳动效率,减少商品中转环节,节约流通时间,最有效的降低流通成本。
4、国内同类型小商品市场——义乌的发展启示。
20年前,义乌市场销售额仅是汉正街市场的45%,20年后,义乌市场销售额已是汉正街市场的3倍。成为“买全国,卖世界”的“全球超市”。汉正街之所以没有义乌发展快,在于它一直停留在小商品经济的层次上,没有完成从传统集贸市场向现代化市场的转变。现代市场经济是超越单一流通模式的,是流通、生产、资本的整体运作。
我们要充分的了解义乌、研究义乌,从义乌的经验中汲取精华、学习有利的东西;找出缺点,找出差异,让我们少走弯路,走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以利我们的发展。
5、湖北省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九州通在武汉的发展也证明了将武汉作为物流商业基地的可行性。
九州通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药品批发、医药物流、药品零售连锁和医药电子商务的大型民营医药商业企业集团。2000年以来,已先后在湖北武汉、北京、新疆、河南、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投资设立了八家医药商业子公司和医药物流中心,已形成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今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九州通集团销售收入名列全国第33位、湖北省民营企业第一位。九州通集团依托武汉地理及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业总部经济的成功模式,也充分说明了将湖北武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物流商业基地的可行性。
 
三、具体建议
 
建议汉正街整体搬迁,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以搬迁汉正街作为建立全国最大商品物流集散地的突破口,不单是搬迁汉正街,还要搬迁其它专业市场,特别是在市中心的各类专业市场,建合理布局的物流中心,建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枢纽,建最为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这是一个恢弘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统一筹划和大力投入,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高度重视,统一认识,统一思想。
湖北、武汉建立全国最大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是切实可行的,因为湖北、武汉的区位优势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武汉的商业物流基础也比较深厚。沿海、东北、西部提倡以发展工业为主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已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以提倡工业为主,效果肯定不会太好,现在全国还没有一个地区或城市真正形成上规模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应该说确定这一方向正合适宜,而且刻不容缓,因为河南、南京等地已有这方面的动静,需要高度关注。
我们的省、市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定湖北、武汉以商贸物流发展为主、以商业带动工业、工业促进商业的发展大方向,并且确定做全国最大的物流商贸集散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2、进行科学的经济规划,正确定位汉正街。
汉正街发展之初即有“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家风范,可是因为没有科学的规划与政府引导,现在已经萎缩到“买全国卖周边”了,汉正街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武汉实现商业振兴、对中部崛起的战略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正街需要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中国乃至世界都屈指可数的商品集散地,其发展道路应该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国卖全球→买全球卖全球”,因此汉正街迁址重建才显得十分重要,把汉正街的迁址重建纳入中部崛起战略中进行科学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加强向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学习,学习他们商业街区成功经营经验及先进的商业运营模式。搬迁汉正街只是作为启动建立全国最大商贸物流集散地的突破口,必须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
3、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重建的新汉正街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完善样品展示中心、仓储保管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订单分拣中心、货物配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投诉处理中心等市场功能,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分工更细更明确,合作紧密顺畅,货物从全国流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全国总体时间尽量缩短,告别“手提肩扛”和“扁担”,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成本。现在的汉正街年销量180亿已十分艰难,交通、物流等十分滞后,成本和交通已严重制约汉正街销量的上升,可以想象如果继续在这儿“坚守”,年销量要想赶上义乌将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们的规划一定要计划做中国最大的商品物流集散地,铁路、公路要考虑物流,水运要做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空港要做最大的货物空港,考虑货通全球的格局。
4、按市场机制建市场,按市场规律建市场。
目前的汉正街改造是由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的成果,共有七家房地产商签署了《汉正街复兴宣言》,矢志共同改造汉正街,可是落到实处的时候却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主张,难以达成共识。如果进行汉正街整体搬迁重建则必须避免出现现在的问题,对整个工程可以由多家投资,但只有一个项目法人进行项目管理,而且必须是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市场管理,这就要引入市场机制来建市场,项目法人利用股东投资进行建设并享受建设带来的收益,只有如此投资才会自觉按市场规律来办事,让建设市场的各种资源充分合理配置。
5、重建汉正街政府也应加大投入。
引入市场机制建市场,按市场规律建市场并不是政府可以脱手不管,而且还应该加大投入,除资金投入外,还有政策投入、配套建设投入,因为政府投入,是对市场资源流向的引导,这有利于形成各种建设市场资源的洼地效应。政府要动员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力量都来参与,整体搬迁汉正街、建全国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6、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汉正街的迁址重建。
据调查,目前汉正街商品同国内其它大型小商品市场相比并无价格优势,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房租过高、税赋过重所导致,要想让新建的汉正街更具竞争力,则必须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对市场建设给予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税费减免等优惠,降低市场建设成本,从而降低商户房租;对市场内的从业商户采取优惠的税费政策,则有利于商户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提升销量;对商户的安全保护也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创造安全和谐的购物环境。
7、加强市场行为监督,保证市场内商品质量,维护市场品牌。
以前的汉正街,只要你说是在那儿买的东西,就会肯定怀疑是水货,正如十几年前的温州货一样,现在的汉正街虽然在商品质量上有所提升,但低档商品还是主流,而品牌商品在那儿也是倍受委屈,而要想创造含金量更高的汉正街品牌,则需要对市场行为加强监督,产品质量要有保证,价格公平合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商户合法权益加强保护,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逐步提升和维护新的汉正街市场品牌。
8、制定统一的规则。
在新建的汉正街街道布局、街道命名可以沿用老汉正街的那些名字和专业市场布局,改变现在的迷宫现状;每个专业市场的格局使用相同的风格和布局;商埠出让、出租公开透明;搬迁政策统一;商户交易规范统一;甚至语言、礼仪、服务等均可制定一系列统一的规则,有利提升市场形象和声誉。
9、创造条件形成新汉正街产业集群。
引导新旧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与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武汉城市经济圈实现对接,共同进入资本市场;整合资源,引导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与各乡、镇、街中、小企业进行对接,实现捆绑上市,继续保持和扩大专业批发市场现有的优势,按照“分类改造交易场所、逐步更新交易方式”的思路,将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成为交易成本低、交易信用好、交易手段新、交易信息灵、交易服务优的华中商品流通中心和产业链条。
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物流应该在湖北的经济战略中放在第一位,举全省之力充分利用国家中部崛起的所有政策,全力以赴发展商业,加强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群,现在的汉正街只能算是一个小商品交易的集散地,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只有形成了产业集群,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商业的腾飞,形成工商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目前在是否整体搬迁重建汉正街问题上,有几种思想顾虑:一是过分夸大“汉正街”市场品牌,搬迁会损伤汉正街品牌。其实市场品牌同商品品牌是有区别的,它的价值必须要依托于现代化的物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优质而全面的市场配套服务作为支持,正如商品品牌要依托于商品和服务一样,离开了这些,其品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整体搬迁重建汉正街并未丢掉汉正街品牌,而是汉正街品牌的延伸,因为新建的汉正街可以做现代物流,而且能做大做强,提升汉正街品牌的含金量,同时它还可以延伸到旅游业,旧的汉正街可以修旧如旧后开发商业文化旅游业,这会让汉正街品牌进一步提升。二是地方保护观念。对于�口区而言,汉正街是他们的重要税源,是他们的财政支柱之一,而如果搬迁重建则会重新选址而离开�口,但如果从全局出发,搬迁后能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不仅促进整个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贸易,而且仍会给�口带来比原来更大的收益,因为原来的老市场毕竟还会作为一个另类市场,在整个省市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其市场份额不会减少,再加上旅游业的收入,其收益将会比原来更大,而且对全市、全省和全国都会有更大的贡献。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 ,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Baidu
sogou